基于智慧燈桿的交通信息綜合感知控制系統
目前大城市道路,普遍立桿多、拉線亂、重疊建設嚴重,迫切需要整合,城市“合桿”工程將路燈、電力、通訊、網絡、監控等線路整合到一起,甚至將廣告、路牌、WIFI、傳感信息都整合到路燈桿,形成了“智慧燈桿”,使之成為智慧城市的主要應用節點。本方案即是利用智慧燈桿的功能,引入交通信息的采集、傳輸,用以解決道路交通精細化治理,應用云計算、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交通信息控制、大數據分析,填補上海市地面道路部分交通參數(如:OD數據)的空白,提升上海市交通信息綜合感知新技術應用。
此外,還能基于云平臺進行區域協調分析與管控,提升城市精準治理水平。
基于WIFI、RFID的交通參數檢測系統
利用WiFi、RFID設備實時采集路口車流、人流信息,并結合視頻圖像偵測的車牌識別數據,進行多源數據融合分析,形成道路流量、路段速度及路況、路口客流量等信息,為交通管理提供多重數據信息。
基于圖像偵測動態交通檢測系統
采用基于圖像偵測的動態交通檢測系統,在路口路段進行牌照識別、流量監測、環境監測多合一交通圖像采集分析,以及基于機器視覺的道路動態交通密度檢測模型和實現技術,給交通控制系統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支持。
基于圖像自學習交通信號控制系統
攝像頭采集的圖片傳輸到圖片處理模塊,圖片處理模塊提取當前該相位對應車道的車輛排隊長度圖片,通過車輛排隊狀態分類器(經神經網絡訓練得到)識別排隊車輛的數量,計算出各相位車輛排隊狀態圖片對應的綠燈顯示時間數據,發送至交通信號控制器,給出最佳信號配時方案,對綠燈顯示時間進行實時控制?;趫D像自學習的交通信號控制方式,突破傳統模型,采用人工智能方法進行配時優化,可實現從單點到線、面的交通信號配時優化。
環境與交通指數的關聯分析及綠色交通模型
利用環境監測傳感器采集獲取的交通環境數據(天氣、溫度、濕度、
尾氣排放等),通過對環境與交通指數的關聯分析及綠色交通模型研究,構建綠色交通應用模型,除了提供環境條件對交通影響的指數外,還能反向提供因交通流量對環境的影響參數,為降低單點及區域交通排放提供數據支撐。
交通信息綜合感知云平臺
平臺建立于云端(私有云),將WiFi、RFID、視頻、環境等安裝于智慧燈桿的前端傳感設備采集之數據進行融合,提升資源的合理利用,填補城市道路上交通數據采集不足的缺陷。本地與中心傳輸延遲小于2秒,對斷面交通流量檢測、路段平均形成速度的準確率達85%以上, 改變了目前每個路口設置大體積交通信號控制,區域交通協同管控不夠的現象,基于智慧燈桿的區域交通信息匯聚與融合處理技術,以及區域交通狀態判別、交通OD統計分析、綠色交通應用決策支持等方法,使平臺達到以下主要功能:
? 交管部門可實時獲取路網車流量、車道占有率和平均車速等運行情況,并據此建立有效的區域交通動態管制機制,實現區域內重點查控車輛的全過程記錄回溯功能、擁堵區域收費管控功能、肇事逃逸車輛及司機的追溯查證功能,提高對于道路交通的動態調控水平。
? 通過電子車牌,交管部門可對客運、貨運及特種營運車輛精細管理,實現對于違章違法運營的車輛的監控管理。
? 分析并發布實時車輛信息,通過聯動周邊的設施,發布大眾出行的信息服務并可聯動停車場誘導服務。
? 向交警現場執法、公安治安卡口、電子警察等提供數據支撐。